爱商相关资料和分析
前两日去北京给哥们做伴郎,回来时候飞机上怕无聊,在机场买了本书,曾子航的《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飞机上忙着看电影,没顾得及看它,回来后抽空看了看这本书,深有所得,于是一天便恍然过去,在此总结一下。
闲话说一段,个人空间里通常有三大类内容,或者是日记心情,或者是程序技术,或者是心得评论。某志发现,程序技术文章是转载阅读最多的,日记心情方面日志是留言评论最多的,而某志花费时间最多的心得评论摘要却是阅读量评论量都最少的。正如前几日关于情商财商的摘要,每篇文章平均花费4个小时总结和整理,读者寥寥,评论更无,或许某志需要思考下原因了,笑:) 而某志的确不是喜欢转载的人,非十分有感的精品断然不会放在空间与大家分享的,若是转来或是整理收集后,也都是经过咀嚼消化找到其中核心字字敲打出来,字字经心,愿与君分享。 于是这次不再以摘要的方式,而转以口述的方式,或许能加强自己的消化,符合大家的胃口吧,共勉共习之。
首先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一般些这类情感类的作者在某志印象中总会是中年大姐的形象,很惊讶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个30来岁的年轻大哥,从书皮照片看来,还是个眼神十分深邃的哥们。他还写过《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女人不“狠”,地位不稳》这两本畅销的两性情感书籍。这类书虽然广大用户多为女性,但个人更认为更适合那些希望自己爱情婚姻幸福的男同胞们一看,毕竟作者是男性,更能够从男性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 某志经历过两段比较大的失败恋情,给自己事业上带来的破坏和阻碍很大,不得不正视感情上的问题。从现在看来,一直追求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更倾向于IQ方面,已经花费了足够的时间,接下来将有很长时间会加强自己的情商,财商和爱商方面培养学习。 这本书300多页,主要讲述了作者的两个观点: 1:爱情和婚姻的幸福是受到“文化潜意识”和“童年潜意识”综合作用的。 2:这两种潜意识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自我价值的培养。 整体来说,个人赞同作者的观点,潜意识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是个人认为三个章节来讲解潜意识对人的作用力过于夸大了,更多的弱化了人作为意识动物的自主改变能力,这和情商的”后天性”冲突过多,某志相信,“爱”与“被爱”“自爱”的能力均更多的可以依靠后天的自我控制学习而改善改变的。作者虽然最后也表达了这个观点,但篇幅似乎过少。嘛,也好,先深入的自我认知,然后才可能达到自我控制,自我学习和改变。 全文的序章里作者针对中国一些高离婚率,单身主义,爱无能等现状提出了一个观点:“失败的婚恋需要从潜意识去寻找原因”,而潜意识是从童年就得到确定的,于是他非常建议,如果我们在爱情中有所迷惑和失败的时候,从童年的家庭父母关系上进行检查和分析。同时,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中社会化程度较为明显,对于社会所带来的“文化潜意识”也必须进行分析,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潜意识,就可以得到所追求的幸福。这便是全文的核心主题(附一句:某志在公司看到一半的《潜意识的力量》过几天整理,届时可以一起思考,加深记忆理解)。 第一章节中,作者对中国的“文化潜意识”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批判。其实这点和某志是完全一致的,且听细细道来。
1:首先,中国人重孝。忠义礼智信孝仁勇一直是国粹般的五常八德,其中又百善孝为先,原本这是个很好的事情,但“父为子纲”的三纲却扭曲了“孝”本身的意义,“孝”变成了“孝顺”,这个“顺”中过多的强调了“无条件无原则物理性”的顺从,这将子辈的自我意识进行了砍杀;而西方的代际关系是一种断裂的,让子代有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成为独立个体。显而易见,这是更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和文明发展的。而国内的这种扭曲的孝,就会引发父子不和,儿子无法得到独立意识的教育。同时,婆媳难处也就让儿子丈夫更加难以处理。庆幸的是,某志自幼独立成性,自是不会有这种隐藏问题。某志对父母的“孝”理解是尊敬,而非服从。 2:其次,作者认为中国男人没有“青春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常常被局限在身体层次,没有达到精神层次,并且没有正确的将子女视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人存在,将“孩子”永远视为“孩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性是非常不容的。这三点,某志以及身边许多朋友的确都深受其害,国内父母的关爱许多都是一种简单直接又缺乏技巧的,直接引发各种“代沟”问题,缺乏与父母的精神沟通和学习,大量听话的乖孩子,顺从并缺乏自我意识,这样会出现两种病态人:要么是很大了依然缺少担当,心智不成熟;要么就是自我压抑少年老成。再次表示庆幸的是,某志从小叛逆不乖,从未丧失自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关于情商爱商的一切知识没有得到培养,也同样没有能够和父母良好精神沟通,全凭自己在学校工作恋爱中自我学习,故多次因情商爱商低下而撞墙惨烈,现在不正在亡羊补牢么:)笑。 3:作者认为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导致我们忽视并且不能接受太浓烈的感情。“平平淡淡才是真”“中正平和”的爱情观念导致夫妻间的爱情非常淡漠,不会恋爱,不懂浪漫,不解风情成为了中国男人的一个“优势”。而同时,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思想很荒谬就是“男人痴情就是沉迷女色”看看商纣周幽,看看项羽吕布吴三桂,《红楼》里全是爱情,就没有英雄,《水浒》里全是英雄,爱情则一笔带过。中国男女的传统爱情价值观是男性必须理智刚强,不可情绪化,但可纵欲;女性则需要感情丰富,但必须压制性欲保证处女。某志却认为当前状况尚不如以往,女性不再受“封建论理”约束,而男性却是如何?这却是深思不得其解的答案,有人会说,当前女性的社会责任强了,那么你们的家庭责任呢,也已得到减轻哦。若说学习西方平等,而西方女性却是绝对不会有男性提供房车的要求……这里愿求一份答案,以便某志更加正确认知现状,也便于平衡自己心态:)当前这种心态的确非常不好。笑。
对于这一章节,某志是非常认可的。中国传统思想中家庭观念夫妻观念和当前涌入的西方家庭观念夫妻观念的确冲突许多,直接导致了当前社会中许多畸形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毫无疑问,西方的观念更符合某志当前的期望,需要针对这些传统的“弊端”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改变。 第二章节中,作者尝试从父母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找到“童年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其中作者从母亲的方面,父亲的方面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他们对我们爱情观和人格的影响。
1:首先,作者认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程度直接影响了他之后的人格成长。大致可分为三种: - 安全性依恋。这些人得到母亲很高的关注感情和激励。他们之后很容易成长为充满自信,人际交往中很积极阳光的人。 - 回避型依恋。这些人的母亲对孩子容易比较淡漠。他们成长之后容易成长为淡漠孤僻的性格,他们不相信他人,很难进入稳定的亲密关系。 - 焦虑矛盾型依恋。这些人的母亲对孩子容易情绪化,有时爱的很,有时又表示出一种轻度的厌烦。这种人成长后内心会有一种暴躁的不安全感,进入社会也较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很不幸,某志自我分析属于该类。) 作者同时认为,我们长大后,对恋人的爱抚是继承于小时候对母亲的爱抚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安全感对以后有很大影响,在相爱的情侣面前,我们会再次回到小孩子状态。如果从小未得到满足,那么长大后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或者自我冰冻起来,拒绝一切异性的深入接触;或者异常渴求异性的抚爱,陷入一夜情或性生活过度状态。 2:其次作者认为,中国男性的软弱性和父爱的缺失有关。而父爱的缺失表现可能是长期不在家,也可能是过于严厉。这种缺失将导致孩子容易发生两种扭曲,或者缺乏忍耐力承受力,对于他人过于严厉苛责,或者拒绝接受父亲,潜意识学习母亲,成为伪娘。哈哈,某志自然和伪娘无缘,但的确性格上承接了部分父亲的暴躁易怒,我那可怜的自控力呃……努力学习,努力改正ing。 3:作者认为,我们很容易将父母关系投影到自己的生活中。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个恋人,我们选择伴侣,通常是选择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父母。父母对孩子们的行为也容易让孩子进行效仿学习,这种称之为心理学中的“内化”。我们将父母对待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学习过来,然后进行执行。将对象映射为自己,而将自己映射为父母。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正确认知自己,并学会去爱,放弃所有恨意,接受父母,接受自我。 这里,作者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描述到一个非常高的阶层,某志认为不无道理。如文内所说,潜意识可以受到意识感染并修正,并非一成不变。类似某志这种高中就在外面和家里联系很少的孩子来说,受到家里影响相对会更少一些,社会环境,周围的朋友也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当然,有一点很重要,正视自己认知自己,正视自己的父母关系,接受父母,接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有一个优秀的人格,和优秀的爱情观念,需要先正确处理好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第三章节中,作者再次强调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和第二章不同的是,第二章中讲述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人格和爱商的影响。本章讲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人格和爱商的影响。 作者认为,原生家庭内父母的关系会很大程度得到“继承”,而且那些心灵上发育不足够健全的孩子会在恋爱关系中去找一个“父母”,而这种关系不属于正常的恋爱关系,最终很容易陷入死胡同。若想从这种悲剧的“继承”中脱离出来,第一需要的就是找到自我意识,从情商爱商上找到“自我”,正视真相,承认问题,与自己沟通,自我分析,多查看心理学方面书籍进行自我治疗。 第四章节里,作者再次强调了自我价值的意义。而作者所定义的“自我价值”,某志看出来是由两部分组成“自我意识(更多有自信的味道)”和“情商”。插一句话,“情商”在某志之前空间有提,大致包括:“自我情绪认知,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激励,对他人情绪认知,人际关系的管理”。 作者在这章主要提到我们需要对自己多进行积极的潜意识暗示,同时多自爱,自信。最后,依然和财商情商一样,很令人开心的一句“爱商是后天学习到的,而非先天具备”。
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强调,中国社会文化,父母对我们的态度,父母间关系对我们带来的潜意识的影响,而这潜意识又对我们人格,爱情中的幸福带来的影响。他一直强调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正确的家庭观念应当是爱和尊重。可见,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同时,父母关系以及父母自身情商性格,以及他们对下一代的培养,对于下一代的影响是异常巨大的。这本书不仅仅教的是爱商,也告诉了我们整体人格潜意识的养成,家庭婚姻的重要性以及子女的部分教育方式,这本书适合恋爱挫折的人阅读,也同时适合准备要孩子的夫妻阅读,某志非常推荐。 因为时间关系,暂不多言。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