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刀----我的随笔
既然谈到了《菊花与刀》,某志索性也提起几笔,因为我很喜欢日本文化的缘故,所以难免会引起愤青不满,这里我说的只代表个人对文化领域的意见,希望您手下留情,不要替我升华到政治上去,感激不尽。
首先要简单提一下《菊花与刀》的写作背景,这是一部受命之作,当时是2战快结束的时候,美国政府准备接收日本政策问题,于是将日本的文化问题交给本尼迪克特(此书作者)负责调查,写出相关报告协助驻日美军更熟悉当地文化,这项研究1944年开始,经过两年问世,当时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书中通过对日本人日常生活细节入手,讲述了日本人双重气质的文化,使用了人类学,理性而科学的分析了日本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性。
其次来说下《菊花与刀》的命名含义。
日本人喜爱养菊,喜爱佩刀。菊花,飘逸幽雅之花。刀,冷酷而坚韧。离开了菊花,或离开了刀都不是日本人完美个性的体现。他们好战但又向往祥和,黩武却有好美,傲慢而尚礼,忠贞却叛逆,勇敢又懦弱,保守却喜新,互相矛盾的双重气质在该文中有很详细的描述。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讲述了这一切,很值得一看。
该书分为七部分
- 第一部分 战争中的日本人
日本人是美国曾竭尽全力与之战斗过的最异特的外敌。我们在其他任何一次与强敌的战争中都未曾需要顾及如此截然不同的行动与思想习性。同在我们之前的沙俄于1905年遇到的情况一样,我们与之作战的是一个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民族,他们不属于西方文化的传统。
- 第二部分 明治维新
要想理解日本人,首先就必须明了他们是如何理解“各守本分”的含义的。他们相信秩序和等级制度,我们信仰自由和平等,各执一端,因此对我们来说,很难恰如其分地把等级制度作为一种可能的社会结构来理解。日本人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所抱的整个观念都是建立在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之上的。
- 第三部分 “义理最难堪”
在英语中我们以前常谈论“继承往昔”。两次大战和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多少削弱了这句话所惯于表达的那种自信的含义,但是这种变化肯定没有增强我们对往昔欠着恩情债的意识。东方民族则完全不一样,他们认为自己是对往昔欠着恩情债的人。
- 第四部分 人情世界
对名誉的“义理”是保持人的名誉不受玷污的本分。“义理”是指一系列的美德,其中有些在西方人看来是互相对立的,然而在日本人看来却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人的本分,并不是因为受人恩惠而作出的报答,它们不属于“恩的范畴”。它们是保持自身名誉清白的行为,并非报答他人过去的特殊恩惠。
- 第五部分 德之两难处境
日本人的人生观包含在他们有关“忠”、“孝”、“义理”、“仁”与“人情”的准则之中。在他们眼里,“人的全部义务”就像地图上的各个地域一样被明确地划分为几个部分。用他们的话来说,人生是由“忠的圈子”、“孝的圈子”、“义理的圈子”、“仁的圈子”、“人情的圈子”以及其他许多圈子所组成。
- 第六部分 投降以来的日本人
日本的幼儿并不是以一个善于思考的西方人所想像的方式扶养长大的。美国的父母训练其孩子的生活并不家在日本那么周到和严格,但他们从一开始就让婴儿知道他小小的愿望态这一世界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让他按时吃奶睡觉,不管他在喂奶时间和睡觉时间未到之前如何吵闹,婴儿都得等待时间的到来。
- 附录
本书把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从结构上把握日本人的行动及思考方法之上。据此成功地雕塑出与欧美文化类型不同的日本文化。本书的成功应归结于著者运用的文化人类学方法和她敏锐的分析能力。这里我们所要考虑的是这种方法决不是美国人研究日本文化时才是必要和有用的。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战争,才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的如此淋漓透彻,此书作者成功的雕塑出与欧美文化截然不同的日本文化,在美国人眼里,日本文化比中国文化有趣的多,敏锐的把握住日本文化,等同于把握了东方文化,可见中国文化的整理和统一还是一个需要进步的过程。
最后想说的是,我很喜欢本书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 ,因为历史的耻辱和现实的差距,使得许多中国人在“面对和思考”日本时,冲动的情绪远远多于理性的认知。偏见是浅薄、脆弱的,只有理智和平静才能给人以力量。
谨此。